目前分類:書籍│le livre (14)
- Sep 03 Thu 2009 09:16
徬徨之刃:復仇的刀該如何指向
- Aug 11 Tue 2009 09:30
最後時光MOMENT
作者:本多孝好
《最後時光》是我接觸本多孝好的第一本書籍。我可能是被封面的質感,白色書皮上的一件白衣服加上蘋果綠的文字:求求你,讓我活著的時候再實現一個願望.......給吸引了。(王薀潔也是我喜歡的譯者)
- Aug 08 Sat 2009 11:31
書摘│余秋雨〈清理友情〉
我平生所寫的最感傷的文章之一,是《霜冷長河》裡的那篇<關於友情>。
我本是興致勃勃拿起筆來的,誰知道正深入這個題目就發現,人間失敗的友情遠遠多於成功的友情。但是,大家都不想承認這一點,大半輩子都在防範友情的破碎。結果,應該破碎的友情常常被捆紮、黏合著,而不該破碎的友情反而被捏碎了。而且,事實證明,由於種種心理迷誤,最珍貴的友情最容易捏碎,構成人世間一系列無法彌補的精神悲劇。
- Apr 25 Sat 2009 09:22
野火集:25 年前、25年後的台灣
看完野火集,我想說的很多,儘管disorganized,我粗略的想法。
At First
首先,我想到了一段小時候的記憶,有多小呢,大概就是大人們還會牽著我的小手,哄我給我糖吃,而我的身高還不到他們的腰部的年紀。由於是殘破的記憶,我忘了是在哪裡,我被舅媽牽著走在一個類似公園的地方,我看到一個銅像,用手指了那尊銅像,問舅媽那是誰,舅媽要我把手放下來,小聲的跟我說那是蔣公,很偉大的,跟我說不要亂指。同一天,我問了我爸爸同樣的問題,我爸爸卻大聲的跟我說起蔣家政權的事情,包括二二八事件、強人專政、根本沒希望的反攻大陸自認還是中國正統政權......等,說完以後叫我不要跟別人說她跟我講的這些事情,尤其是舅媽,而我的印象即「在爸爸心中蔣公是壞人」。這就是困惑我的地方,可能也是造就這段記憶如此深刻的原因,我的舅媽及我的爸爸在我的心中都是好人、善良的人,對同樣一個人物,評價卻天壤之別。(不可否認的,我的家庭中,有所謂的外省人和台灣人,他們有各自的政治意識形態,但是我們從不搬到檯面上講,因為我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)
- Jan 31 Sat 2009 16:08
今生今世的目送
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母子女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,看著他逐漸消失在轉彎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:不必追。
話說龍應台這個作家,一直是不熟悉的,又不幸地,她的文章被一個出題目出得很糟糕的公民老師,給引用至考題中,讓我覺得這個作家的政治色彩很偏某政黨,進而不大喜歡。偶然間,在書局逛逛時看到親愛的安德列,我覺得這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,而且她的文字有一種魔力,不花俏不溫柔反而有種幽幽、灰淡淡的感覺,字裡行間能感受到這位作家是位十分有思想主見的知識份子,簡單來說,她的筆不是用來寫一些風花雪月或生活雜事,而是盡可能地去探索一些政治意味生命意義。
- Nov 07 Fri 2008 21:42
二重奏THE DUET
好久沒看戀愛小說啦,會看這本書原因是封面有美麗的鋼琴和我以後最想學的樂器大提琴,我倒想看看用音樂織出的愛情有多麼美。愛情小說的確是不用動什麼腦力就能閱讀完的書籍,這本書我的FOCUS完全不在愛情,很好玩的是,我看這本書時還挺用功地在做筆記,把裡面提到的音樂全部寫下來,去把那些音樂找出來聽聽看,是否和裡面形容的一樣(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著手進行的事情)。
這本書提到的古典音樂還不少不過就屬Rachmaninov和Dvorak令我印象深刻(因為這兩個是我非常喜歡的音樂家)。Rachmaninov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令我傾倒,而每當Dvorak的新世界交響曲second movement的圓號緩緩吹出納一串串動人的音符,我就會想像當年的Dvorak是如何思念那綠油油的田園鄉村他的童年他的故鄉,而音樂就帶出了一幅畫面及深深的想念。
- Sep 27 Sat 2008 12:23
華麗而蒼涼的手勢
國文課上了金鎖記,我也唸了很多張愛玲。說真的,張愛玲的文字功力實在可怕,她想帶給你什麼感受,你就能感受到什麼,一種很強的滲透力及感染力,無處可逃,不能抗拒反而有些被吸引。雖然是這樣,但是看完她的小說深沉的悲哀,給我的感覺總是很不好,對於她的作品我似乎不能太投入,否則會讓自己難過。
- Feb 10 Sun 2008 17:03
東京鐵塔:老媽和我,有時還有老爸
作者:Lily Franky
- Oct 27 Sat 2007 10:33
那年夏天,最寧靜的海
- Jun 17 Sun 2007 11:22
夢,未了。
看完這次馭墨的小說,有些感傷。
裡面很多的題材是夢,現實之間的交錯。
雖說這種題材並非現代才有,但是最近卻有頻繁增多的現象。